文章最後更新於

前言

  • 前幾個禮拜,跟球隊的爸媽聊到關於小朋友「企圖心」的話題,到底怎麼讓小朋友有企圖心?
  • 「你小時候那麼有企圖心,你也教一下這些小朋友怎麼跟你一樣!」
  • 這考倒我了,因為我仔細回想,以前打球,不是自然而然就會想贏,想贏就會拼命打啊?

👉身為兒童發展師、運動教練以及兒童教育新創公司的創辦人,當然要實事求是一下。

企圖心到底是要怎麼教?

  • 本來就會有天生比較有企圖心的小朋友,也會有比較無所謂的小朋友,先天條件確實佔一部分,但我相信,應該是有辦法後天改變的。
  • 所以我查了一些國外的網站(中文相關資料比較少)、也整理了我自己的經驗,幫大家整理一下三招:

1. 爸媽自己也要有企圖心,而且要跟小朋友討論

✔ 小朋友看到你認真工作、為了更好的表現去上課、看書,自己也會默默地被影響。
而且,你也可以在小朋友聽得懂的範圍內,跟他討論「你近期想要完成的事情,以及你正在如何完成」,這些都是非常好的「身教」。

👉 你的成功故事,是小朋友最好的模仿對象!

2. 強調努力(不是成果)、設定目標

✔ 這個步驟很重要,不然小朋友也不知道什麼叫認真,他會覺得「阿我覺得我已經很認真了啊」

👉 以曲棍球舉例:你可以用成功防守次數、回追次數,這種「有努力就有回報」的東西當作努力的標準。

題外話:不建議用得分來當努力的標準,得分可以做為額外獎勵,但我們也不希望讓小朋友出現得越多分代表貢獻越多的觀念。

3. 懲罰不努力

✔ 這是很重要的步驟,他上場不認真打球會怎樣?不會怎麼樣啊,反正被教練念一下,被媽媽罵一下就好。

👉 但我們要讓他知道的事,我們陪著你做這件事情,大家都要花時間,「如果你不想努力,那我們也不要支持你做這件事」

  •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,有一次我比賽很不認真,直接被我爸媽告知,以後不用打了,然後就把我的裝備拿走(藏起來吧好像)
  • 我當下直接天崩地裂,因為我很喜歡打球,也很喜歡與隊友一起打球、一起玩的時光,但我也清楚的理解到,「打球不是我應得的,如果我不珍惜這個機會,那我就不會有機會」
  • 以上就是統整出來我覺得比較有實用價值的方法,有其他更好的方法,也歡迎留言討論喔!